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家具产业升级样本:一座北方小城的崛起之路
来源:室内设计师测评网发布时间:2025-04-22

2017年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全面落地,家具制造业作为高耗能、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,成为重点调整对象。彼时的北京聚集了上万家家具企业,其中大量作坊式工厂因环保不达标、产能低效被迫退出市场。即便是行业头部企业,也不得不直面产业转移的阵痛。在这场转型浪潮中,河北深州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、产业生态和政务服务,成为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的战略要地。

区位优势奠定发展基石

深州地处京津冀核心腹地,以500公里辐射半径覆盖北方核心市场,京津冀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等省份尽在其商业版图之中。依托京九铁路、石德铁路、石济客专构建的交通网络,以及石黄高速、大广高速、邢衡高速的交会枢纽,这里形成了“2小时经济圈”,可快速触达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等11个人口超400万的城市。随着雄商高铁的规划建设,深州的区位价值进一步凸显,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、扩大市场辐射提供了天然跳板。

政务服务破解企业痛点

产业转移绝非简单的物理搬迁,更考验地方政府的战略定力和服务能力。深州市政府以“延续性服务”打破企业顾虑,从项目签约起便成立专班,推行“帮办代办”模式。土地招拍挂、厂房验收等环节通过“明白纸”清单化管理,企业只需按图索骥备齐材料,审批流程压缩至最短时限。更让企业意外的是,当地主动提供环保预审、安全生产辅导等超前服务,甚至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办公,针对需求“当场拍板”。这种“政府跑腿、企业省心”的机制,让企业感受到“婚后相濡以沫”的诚意,而非“婚前甜言蜜语”的空洞承诺。

智能转型激活产业动能

外迁并非低端产能的复制,而是产业升级的契机。某家从北京迁入深州的龙头企业,在新基地引入机械臂切割、智能分拣系统,将单扇门的生产周期压缩至55秒,用工量减少超六成。通过“智能生产+柔性制造”模式,企业破解了定制化与规模化的矛盾,板材利用率从80%跃升至95%,高端产品占比突破60%。这种转型不仅让企业摆脱了环保压力,更以数字化能力打开了高端市场。

集群效应构建产业闭环

深州的智慧在于以“链式思维”培育生态。随着圣奥、博洛尼等头部企业落户,五金配件、涂装工艺、物流运输等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“组团”迁移。目前当地已聚集近70家家居及配套企业,形成从研发设计到展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,年产值突破35亿元。政府更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,通过产业对接会、区域品牌推介等形式,帮助企业在北方市场站稳脚跟。这种“引进一个链主、激活一条产业链”的模式,让深州从产业承接地蜕变为北方家居产业枢纽。

千亿生态圈照进现实

当下,深州正加速布局智能家居生态圈。二期项目投产后,预计年产高端家具50万套,年产值向20亿元迈进。政府规划建设万亩产业园区,推动设计、研发、制造的全面数字化,并计划对接长三角、珠三角资源,吸引百强企业设立北方总部。这片曾经的农业县,如今正朝着“十大集团、百企集群、千亿产值”的目标稳步前行。

深州的崛起印证了县域经济突围的深层逻辑:紧抓国家战略红利,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枢纽地位;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重塑营商环境,构建“齿轮咬合式”服务生态;用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被动承接向价值高地的跃升。这座北方小城的实践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生动注脚。

2019-2021 Copyrights Reserved 综合人才测评网
主管单位: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京ICP备19034017号-2
技术服务单位:北京国信华标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010-57319456